自尊是一个人感到自信、有价值、值得别人尊重的程度,它会处在一个连续光谱的某一点上。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整体幸福感。
高自尊的人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低自尊的人经常会感到羞愧和自我怀疑,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做自我批评。自卑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它是一种持续的不足感、不配感,以及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信心。自卑的人往往很难欣赏自己的价值,也很难相信自己应该得到幸福或成功。
自卑会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际关系、事业和个人成长。自卑本身并不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但它可能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或诱因。
不停的自我批评会耗尽生活的所有乐趣,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自我评判而停止做他们曾经喜欢做的事情。愤怒、内疚、悲伤的感觉频繁发生,让他们无法享受日常活动。甚至有些人会做出自我毁灭的行为,比如酗酒、药物滥用或者过于冒险。
自我贬低还会干扰工作或学习。一个人可能会非常害怕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以至于不能专注在手头的事情上。他们也可能会太担心自己会失败,担心事情有风险落荒而逃。不愿意面对任何有挑战的事情。
低自尊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生活。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喜欢的,他们会用一些“手段”来赢得别人的喜爱,比如引导别人对自己越不好,自己就越有付出感。别人的欺负或羞辱,反而可以弥补自己的不安全感。因为太害怕别人会拒绝自己,可能压根就不会去争取一段关系。越是自我隔离,消极的自我形象就越被强化。
低自尊也会导致健康问题。这在以下心理病人中比较常见:
- 饮食障碍
- 抑郁症
- 社交焦虑
- 过度依赖
- 自我伤害
病因
有些人在童年时就产生了低自尊。当抚养者严厉批评孩子的错误时,孩子会可能把这些信息内化。如果有不幸的的童年经历,比如被虐待或者被霸凌的儿童,也很有可能导致低自尊。
这些孩子在成年后,任何失败的经验都会让自尊心更容易受到打击。失业、失恋或者其它的生活变化都会引起自我怀疑、恐惧担忧。这些感觉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心和心理自我修复能力。一旦在某些机缘巧合下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一个人就会陷入消极的自我批评中。
边缘人群是指那些更容易遭受偏见和歧视的人。这种歧视可能基于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健康、长相或其它特征。边缘人群出现低自尊的风险会更高一些。
可能会影响自尊的边缘因素包括:
- 年龄因素。一项低自尊的研究在48个国家展开,研究表明,自尊水平会从青春期到中年期逐渐走高,在60岁左右到达顶峰,然后自尊心随着年龄的衰老急剧下降。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的因素可能是下降的主要因素
- 身体因素。超重儿童更容易被欺负,这些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经历低自尊。他们在童年时也更少有朋友,社会隔离感会进一步降低自尊心。
- 性别因素。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女性的自尊心一般会比男性更低。中国和外国都一样。
- 心理健康因素。2012年的一项研究,统计了一批在心理科就诊的人,那些谈论自己病情时有幽默感、与人沟通更积极的群体,他们的自尊水平比较高。那些对自己的病情尽量保密,或者会反驳的人,自尊水平较低。
- 经济因素。2017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初中生的自尊水平研究,发现即使在教育资源上相对平等的环境下,这些孩子长大后仍然有更大的概率出现低自尊。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处在边缘的人都有低自尊的情况发生。有些人确实不幸,处在一个系统性的制造低自尊的环境中,造成自我价值感持久匮乏。例如,一个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从家庭接收到的信息是如果家里没有一辆漂亮的车就不如邻居家幸福。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无法避免自己会长期处于内心匮乏的状态里。相反,有些孩子即使生活条件不太好,家庭氛围的融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一起合作的乐趣都会让孩子感到幸福快乐。
一些人可能只会在与别人进行比较中去衡量自己的进步。他们会认为遇到挫折就会被歧视,不承认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失败,这个社交策略会让一个人慢慢边缘化。
不论低自尊是上述哪种原因,心理咨询都可以提供支持。花一些时间,慢慢建立起自己与自己内心更良好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临床表现
自卑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影响思想、情绪和行为。认识到这些迹象是解决和提高自尊的第一步。以下是自卑的常见迹象和症状:
- 消极的自我对话和自我批评
- 难以接受赞美
- 关注个人弱点,忽视优点
- 害怕失败或不愿尝试新事物
- 难以做出决定
- 完美主义或设定不切实际的标准
- 取悦他人的行为
- 难以确定界限
- 对批评的敏感性
- 羞愧、焦虑或悲伤的感觉
- 社交退缩或回避
- 难以表达需求或意见
虽然自卑一般以消极的自我认知为特征,但它也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识别具体的模式并更有效地加以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类型并不是正式的临床分类,而是在自卑者身上观察到的常见模式。一个人可能会表现出多种类型的特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卑类型:
- 情境性低自尊:自我价值随具体情况或背景而波动
- 长期低自尊:在各种生活领域中持续存在消极的自我认知
- 防御性低自尊:以外表的自信掩盖内心的不足感
- 依赖型低自尊:自我价值严重依赖他人的认可或肯定
- 全球低自尊:整体消极的自我评价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 基于业绩的低自尊:自我价值主要与成就或表现挂钩
诊断
自卑本身并不是一种临床诊断,但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评估和识别。评估过程通常包括对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和生活经历进行全面审视。
以下是自卑通常是如何评估的概述:
- 临床访谈:讨论个人病史、当前关注的问题和自我认知
- 自我报告问卷:自尊心的标准化测量,如罗森伯格自尊心量表
- 行为观察:评估肢体语言、语言模式和互动情况
- 探索思维模式:识别消极的自我对话和认知扭曲
- 评估相关问题:检查是否存在抑郁或焦虑等相关症状
- 发展史:探索童年经历和家庭动态
- 功能评估:评估自卑对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治疗
提高自尊往往需要将自助策略和专业干预结合起来。其目的是挑战消极的自我认知,建立更平衡的自我观,并树立自信。
以下是治疗和管理自卑的各种方法:
- 心理治疗:各种形式的谈话疗法,以解决潜在问题并改变思维模式
- 认知重组:识别并挑战消极的自我信念
- 自我同情实践:学会善待和理解自己
- 自信训练:发展表达需求和设定界限的技能
- 积极肯定:定期练习积极的自我陈述
- 目标设定与实现:通过实现现实的目标建立自信
- 正念与冥想:提高自我意识和减少负面自言自语的练习
- 体育锻炼:通过定期活动改善情绪和身体形象
- 社会支持:与支持你的朋友、家人或支持团体建立联系
- 自助书籍和资源:建立自尊的教育材料
各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解决自卑问题。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人挑战消极的自我认知,发展更健康的思维模式,建立更积极的自我形象。
疗法的选择通常取决于个人的需要、偏好和自卑的具体表现。以下是一些治疗自卑的常用方法:
- 认知行为疗法(CBT):侧重于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 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强调接受想法和感受,同时承诺采取有价值的行动
- 模式疗法:解决导致自卑的早期适应不良模式
- 叙事疗法:帮助个人从更积极的角度改写个人叙事
- 以解决方案为重点的简短疗法:专注于解决方案和优势,而不是问题
- 慈悲为怀疗法:培养自我同情和更友好的自我关系
- 艺术疗法:利用创造性表达来探索和改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