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也被称为抑郁障碍,是一种高发病、高临床治愈率但低治疗接受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有的患者可能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可能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临床上可以根据症状的数量、类型及严重程度将抑郁障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针对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儿童、产妇等,称为老年抑郁症、儿童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
病因
大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于秋冬季。平均起病年龄为20~30岁,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约2:1)。临床上常根据症状的数量、类型及严重程度将抑郁障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此外,因特定人群具有其对应的特征,也可将抑郁症细分为老年抑郁症、儿童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等。
抑郁症的发病是综合因素导致的,主要包含:个体生理因素、心理特质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
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涉及遗传学、神经生化、内分泌等方面,研究发现,有抑郁症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且女性遗传发病率相较男性更高。此外,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也会直接影响情绪反应,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过多、过少都将改变情绪水平。
2. 人格因素
同时,与抑郁症另一密切相关的因素便是个体人格特质。研究发现,敏感、完美主义倾向、消极态度以及自我归因相比其他人更容易陷入自我苛责等抑郁状态。
3. 社会环境因素
此外,抑郁症的出现常与生活环境因素的改变息息相关,如:
- 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
- 压力源
- 经济水平变化
- 学习、工作改变
- 住房问题
- 人际关系问题
- 失败与挫折
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的表现往常以“三低”概括抑郁发作,即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这三种症状被认为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的症状,但这些典型症状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患者中。
早期症状
无法确切的说抑郁症的早期症状是什么。抑郁症症状繁多,实际上每个患者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典型症状
如果您在过去两周中持续出现如下情形,可能需要引起额外重视:
- 常觉空虚找不到希望
- 对于外物丧失兴致
- 食欲激增或明显减退
- 容易失眠或嗜睡
- 注意力不集中
- 行动迟缓
- 自我评价低,找不到存在感
- 有过伤害自己或死亡的想法或行为
-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
*抑郁心境:一天中有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持续2周
*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
*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反复出现死或者自杀想法或行为
*存在思维或注意力降低
*精神运动性活动降低,行动迟缓或激越
*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食欲变化并伴有相应的体重改变
请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严重到完全没有兴趣或是生的欲望才值得去寻求帮助,更不要认为自己太过脆弱甚至苛刻地要求自己要每时每刻表现的像正常人那样工作、学习与生活。你可能只是生病了。
诊断
当自觉有长期情绪低落、对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或是兴趣下降,甚至伴发反应慢、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疑似抑郁症表现时,应及时求助医生,此外,家属或亲友发现亲人、朋友有前述表现时,也应积极鼓励其就医。
对于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治疗,并坚持定期复诊,即使经治疗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如果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或感到有抑郁症发作的迹象,也应及时就医。
诊断抑郁症主要依靠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再根据其临床表现、病程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在排除物质、药物或其他躯体问题引起的抑郁障碍后,诊断该病。患者可到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治疗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其重点在于缓解症状的表现以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此目标一般通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得以实现。
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最直接心理疗法,其不否认过去的重要性,但更多关注的是患者与来访者当下的状态与生活模式。CBT治疗方法就是通过帮助人们学习新的、更为积极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消除抑郁症患者不快乐的原因,确立目标并逐一达成,点滴改善患者生活。
- 人际关系疗法: 人际关系疗法(IPT)是一种结构式抑郁心理干预方法,其侧重于干预当前症状,缓解与人际关系、自我隔离、孤独感等有关压力事件为主,旨在帮助来访者获得稳定社会支持与帮助
- 药物疗法: 临床中,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通常会选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米氮平、曲唑酮等药物通过增加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同时,改善教练、睡眠等附属症状。尽管上述药物用途广,临床实验安全可靠,但是在选择与服用时需要额外注意患者是否有过相关用药史、其他基础疾病等,防止药物间相互作用,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