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建构当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信息时代是自主选择的时代,家长要选择,孩子更要选择,所以孩子必须积极的自我管理。因为家长不知道孩子可能从他的朋友,从伙伴那儿,从网上各种渠道接受什么信息。
中学生愿意把心里话告诉父母的只有17.79%,小学是34.21%,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有些孩子宁愿写日记占38.92%,网聊占17.44%,愿意网聊或用QQ与朋友、同学聊天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孩子甚至愿意自言自语也不愿意和父母说,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自己和自己说话,有的孩子其实从小学开始就会因为这样,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容易引起神经衰弱,孩子躺在床上会想动画片或漫画书等等。
亲子关系的建构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亲子关系不好,助长了心理疾病的环境,如果孩子有了心理行为问题,那么亲子关系更不好。因为有些家长不明白什么叫心理行为问题,所以,家长就成天批评孩子。甚至我可以告诉大家,心理咨询当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告诉我,孩子不愿意听批评的话,这怎么办?甚至从3、4岁的孩子就开始了,所以,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
智力正常小学生常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一般临床心理学把小学生常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归为两类:
1、行为障碍问题,比如无自控、无毅力、无能力,无爱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往往是我们早教、学前教育,孩子过度学习。有的家长问过老师这样的问题,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以后不做作业,甚至到了两三年级之后不做作业,因为他说我都会了,为什么我还要写?因为很多孩子在学前已经把小学课本学完了,就造成这样的行为障碍问题。
2、学习障碍问题,常见的是难专心、没效率、很被动,两面派。两面派,就是孩子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专门用来对付家长和老师。前几天我们与小学家长座谈,家长说我必须看着孩子学习,现在很多家庭纠这样,家长一转眼,孩子就晚,玩的东西可多了,玩橡皮、玩铅笔和铅笔盒。我说如果孩子不专心了,就不如让他玩。家长从来不这样思考这个问题。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心理障碍就更多。例如强迫症状、焦虑倾向、敌对倾向、偏执倾向、抑郁问题。还有人际关系敏感、社会适应不良,学习有压力感、情绪常不稳定,心理易于失衡。这样的问题都是很常见的。另外青春期本来就是人的第二次诞生,成人议事会越来越强。如果家长不知道尊重孩子,青春期出现心理障碍的情况就非常普遍。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正在为跟孩子沟通而发愁,请与我们的咨询师联系。